科學報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關閉
科學通

科學報 科學文摘 大地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字體大小:
更新日期:2022423
文章欄目:
文章標籤: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344-江淮省被撤銷

作者:Andy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清咸豐八年(1858年),正是清政府內外交困,焦頭爛額之際,不僅江南的太平軍聲勢依舊浩大,在淮河兩岸又出現了來無影去無蹤的撚軍。

咸豐坐北京,洪秀全坐南京

(南京總統府展示-天王寶座)

(圖片來自:Victor Jiang / Shutterstock.com)▼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南面「髮匪」北面「撚匪」一起作亂,加上幾年前黃河之銅瓦廂決口的爛攤子還沒收拾,大清王朝費盡心機維護了二百年的生命線漕運也一時中斷,漕運總督河道總督都成了擺設。

amocity
amocity

  


當年清朝能從這三大災難中挺過來

也是非常厲害了..

(底圖來自:NASA)▼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侍郎廉兆綸給出了上奏:大意是既然現在漕運總督管不了事,不如在江北專門弄個巡撫,統領各路人馬:「不惟江南群逆絕其覬覦之心,即豫東會撚各匪出沒之區,亦可斷其一臂矣。」

由此,漕運總督的命運成為了晚清地方政治的一個焦點。

能打的漕運總督要掌權

清代江蘇省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多頭管理,拋開前期和安徽省分分合合的複雜關係不談,乾隆年蘇皖分家穩定後,江蘇省內還是有多套領導班子。

清代地方大員,總督級別最高,一位負責管理多個省級單位,大致相當於副國級的領導。

比如李中堂,他的眾多職務中就有一個直隸總督

amocity
amocity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頭銜,北洋通商大臣等)

(圖片來自:wikipedia@Russell & Sons)▼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但江蘇一地卻有三位總督:管理江蘇(那時還包括上海市)、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辦公地點在南京;管理江南漕糧北運的漕運總督,辦公地點在淮安;管理黃河南段的南河河道總督在淮安城清江浦。

總督的下一級是一省之長——巡撫。在江蘇,這三位副國級領導下面卻只有一位江蘇巡撫,在蘇州辦公。

如果再出一個長江總督,加上兩淮鹽運使、江寧織造

那兩江(江南、江西)總督的權力就拆得更亂了

(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

(底圖來自:NASA)▼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別看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雖然名義上只能管理專門事務,但實際上也把握了運河與黃河沿線地區的行政權,甚至也有自己的兵權。江蘇巡撫要一個人看三個頂頭上司的臉色,每天都疲於應付,實在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官。

不過總督也是要大量的鍛鍊和成績才能獲得的職位

比如著名的林大人

在虎門銷煙之前,其最重要的履歷都是在江浙地區▼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但總督之間也不是完全平級的,有行政權力的兩江總督地位最高,漕督和河督也可以比出一個高下。

由於漕糧運輸直接關乎京師百萬人口和廣大統治階級的吃飯問題,元明清三代王朝都高度重視。治理黃河的目的主要也是保護運河,所以漕運總督比起河道總督,在皇帝心裡的分量又要重不少,實際地位也更高。

漕運總督攸關京城的吃飯問題

河道總督則是要預防黃河的水患

後者在無水患時期看不出重要性

但一旦黃河出大的變動,區區河道總督也無法解決

(影像來自:google map)▼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隨著黃河在咸豐五年(1855年)北徙改道,南河總督更是成了無關緊要的閒官,地位更加下降。

而緊接太平天國和撚軍戰爭爆發,重災區江蘇省的地方大員奔走四散。就在咸豐十年(1860年),撚軍攻陷清江浦河道總督府後,清廷將駐清江的南河總督裁併於漕督,並諭令漕督節制江北鎮道及以下各官。

黃河改道後,實際上就從山東北部入海了

曾經的黃河故道沿岸留下的則是大片的災區

河道總督一方面已經沒有黃河可管

一方面更多要負擔黃河水災的善後任務

(底圖來自:NASA)▼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漕運總督的權勢在這個時候膨脹到了頂點。

最終,一位頗能作戰的漕運總督吳棠一下集軍、政、漕、河、糧、鹽六權於一身,成為清代漕運史上最有實權的總督,江北所有清軍和地方團練悉數歸其統轄。見到這種情況,清廷內部就有大臣提議乾脆改漕督為江北巡撫。

雖然巡撫的級別比總督低,但具體到江北的情況來看,這對吳棠是一種明降實升。漕運總督的權力再大,終究只是一個專管水路運輸的專門大吏,對地方實施軍政管轄顯得名不正言不順。可一旦他有了巡撫這個具有行政意義的官位,就可以把手中的實權運用得更好。

當時清軍與太平軍在長江南北慘烈交戰

而江北其實也是撚軍的肆虐區

但相比固守城池、建立「天國」的太平軍

撚軍則是由眾多農民軍組成,流竄劫掠

所以江北實際上處於一種混戰狀態

(底圖來自:NASA)▼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對於風雨飄搖的清廷來說,做出這樣的改變也確實有利於治理已經被戰爭搞得一片糜爛的江北。

但這個提議最終因利益相關的兩江總督曾國藩堅決反對而被否決。

徐州要出頭,淮安摘桃子

然而漕運總督還沒有為這場明降實升高興多久,就發現自己快要笑不出來了。

漕糧運輸本來就耗費巨大且貪腐嚴重,在太平軍阻斷漕運前清廷就嘗試過海運。到了光緒朝,由於全國商品糧食市場的發展,交通運輸技術的進步,由政府包辦的漕運已經沒有必要,地方完全可以上交貨幣,由中央在市場上購買商品糧,再由新式輪船運送到京。廢除漕糧已經在技術上成為了可能。

在經歷過慘烈的戰爭後

清王朝在多種條件作用下有了一段「中興」的國運

洋務運動搞得如火如荼,軍用和民用的效率都有所加強

和新時代的海上機器相比

傳統的大運河漕運效率太低,成本也太高

(北洋水師鎮遠艦,圖片來自:wikipedia)▼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金陵機器製造局自軍工製造,圖片@約翰·湯姆森)▼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再加上庚子賠款後清政府財政陷入極度困難,多方開源節流以度危機,廢除漕運,裁撤漕運總督已成定局。

從路線上來看,內陸運河沒有太大優勢

只要航海技術達到了,海運的效率優勢就太大了▼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在這個當口,正打算在徐州開辦企業的張謇透過兩江總督上奏一封《徐州應建行省議》,其大意為:徐州地勢顯要,為南北要衝,是英、德兩國勢力北上南下衝突的交匯點。只有在此一帶設立行省,才能進行有效的抗衡。同時,徐州及周邊之安徽、山東、河南地區民情強悍,伏莽甚多,設行省也有利於進行控制。

amocity
amocity

  


他甚至貼心地幫皇帝想好了人員問題:將要裁撤的漕運總督班子在江北施政多年,熟悉情況,完全可以直接移植過來馬上辦公。

以徐州為中心建省的大致範圍

(底圖來自:NASA)▼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最後,張謇根據古籍《禹貢》中的「徐州」地域,定下了徐州省45個州縣的範圍,不僅要拿去蘇北的徐州府,海洲(今連雲港),淮安府,還要拿走山東,河南,安徽的很多州縣,連江寧府都沒有放過。

張謇的提議實在太過書生氣。即使徐州為中心建省,也要割周邊鄰省的眾多土地,在晚清地方離心力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實在難以行得通,提議不出意料地被否決了。

在對太平天國戰爭中走出了一代中興名臣

一方面給清朝續了半個世紀的命

一方面地方自保和武裝化的種子已經種下

即使這一代人的師長領袖仍竭力維護中央權威

但各省山頭分立的趨勢已難以改變

(四大名臣最後一位,張之洞,圖片來自:wikipedia)▼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可眼看自己要失業的漕運總督及其身邊的幕僚卻抓住了這根救命稻草,提議以駐地清江浦(現在淮安中心城區)為中心建立一個江淮省,不必牽扯外省,只把江蘇省一分為二,直接拿來江寧布政使的轄地就行。

混亂的新政與權重的地方督撫

負責處理張謇上奏的是督辦政務處,這是清末新政深化改革設立的新部門,在預備立憲前組建皇族內閣之前,督辦政務處一直是名義上的新政領導機構,位置關鍵。

但老一套班子軍機處也沒有撤銷,這是清廷最擅長的人事統御制衡之術最後的應用:政務處領班大臣慶親王奕劻並非軍機大臣,軍機處領班大臣榮祿卻為政務處大臣,中央的兩套行政班子互相交叉滲透,卻又互相不對付。

正是在這種內耗不斷的情況下,急於奪權的政務處想來一次快刀斬亂麻,趁著軍機處還來不及反對,就直接批同意。從接到徐州建省的奏摺至正式決定設立江淮省,他們只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和政治博弈,為後來江淮省的解體留下了無窮的後患。

但不管怎麼樣,即將失業的漕運總督恩壽是很高興的。接到中央批覆後,他馬上開始在淮安清江浦分設官署,出臺政令,打算老官換新崗也燒它三把火。商人們則要自動向權力中心靠攏,這一度給新省會清江帶來了市面的畸形繁榮。

南北之間大致範圍

其實比較類似於江淮官話和吳語區的範圍分界

(下圖僅作示意,底圖為現代江蘇,有較準確歷史地圖的同學可以在後臺給我們留言)

(底圖來自:NASA)▼

“江淮省”為什麼被撤銷了?  | 地球知識局

北京城裡的江蘇籍官員卻炸了鍋。他們憤怒的主要是政務處未經充分討論,就一意孤行地分裂江蘇的做法。官員們的憤怒化為了一張張奏摺,三個月內中央各部門送往政務處的意見書共79件,只有7件贊同分割江蘇的決策。

在一邊倒的輿論中,兩位重量級的地方督撫,湖南總督張之洞和兩江總督周馥也表達了反對之意,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面對來自官僚系統內部的強大壓力,政務處不得不宣佈裁撤江淮省,可憐的恩壽屁股還沒坐熱就要離任。

江淮省旋立旋廢,生動地反映了清末政治的混亂。

清廷自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正式宣佈實行新政後,一直將裁革冗官作為重要內容。東河總督;淮安、廣州關監督;雲南、湖北巡撫相繼被裁撤,而此時江蘇卻突然增設一個巡撫,實屬與其所一再標榜的改革意圖背道而馳。

一面要加速現代化的改革,另一面最高決策層內部又不能保持一致意見,互相掣肘。更危險的是中央政府又缺乏足夠權威,在搖搖欲墜的同時加速奔跑,清王朝的命運可想而知了。

在這次建省的政治亂鬥中,值得注意的是倒黴的徐州城。

這座歷史名城在江淮一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卻在中華帝國晚期的政治制衡中常常淪為犧牲品。這次,徐州又起了個大早,卻什麼也沒撈著。但這不會是它的最後一次嘗試。隨著帝制的瓦解,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越發削弱,而徐州則因為鐵路而在近代崛起,徐州謀求獨立建省的嘗試才剛剛開始。

參考文獻:

清末督辦政務處與各方關係述論—趙虎—近代史學刊

晚清「江淮省」立廢始末—謝世誠—史林

清代行政區劃變遷研究 林涓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ic / 圖蟲創意

END

延伸閱讀
AI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