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8日 11:00
【科學快訊】
章魚可以算得上孤獨的生命之一,它們出生之後註定需要獨自面對險惡的環境。
首先,雌性章魚在產卵後就會逐漸停止進食並且發生自殘行為,它們會自行剝脫皮膚,咬掉觸手的尖端。等小章魚出生後,它的母親早已經死去。而不知蹤影的父親在完成交配後的數月裡也會死亡。
因此,小蝌蚪找媽媽的劇情是基本不可能出現在章魚中的。
▲章魚這種特殊的生殖後行為一直讓科學家痴迷(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credit:Tom Kleindinst,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章魚這種生殖後的「自殺式」驚人行為一直也讓許多生物學家痴迷。最初,研究人員推測交配過程會觸發章魚體內的自毀機制。當然,這一切都是推測。
最近,在假設提出數十年後,一些科學家終於找到了部分自毀機制的證據。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章魚在交配時一些膽固醇相關的訊號通路會發生改變,並且會影響各種激素的水平。
膽固醇本身就是飲食中的重要部分,它在許多細胞功能中都會涉及到,從細胞膜的韌性到應激激素的產生都離不開膽固醇的參與。
但是,膽固醇的前體水平過高是具備細胞毒性的,因此膽固醇代謝過於活躍也會造成嚴重的發育和行為問題,比如重複性自殘或者餵養障礙。這似乎和雌性章魚產卵後的行為非常類似。
帶著這一疑問,芝加哥大學分子生物學家 Z。
Yan Wang博士開始決定尋找可能相關的膽固醇機制。
這裡得提一下章魚中一個被稱作視腺的特殊器官,它在1977年被發現,後續的一些研究發現視腺的功能有些類似人類的垂體,並且能夠影響章魚的性發育和衰老過程。
如果將視腺在交配前從雌性章魚體內取出,那麼它們在產卵後還能生存數個月。這說明視腺的存在很可能影響了交配之後的行為。
作者此前就發現當章魚瀕臨死亡時,控制性激素、膽固醇代謝的基因活躍度要更高。於是他們在章魚交配前後分別取下了視腺進行精細分析,結果一比較就發現,一旦交配行為發生,視腺就會開始大量分泌性激素和膽固醇前體,以及類胰島素激素。
光膽固醇前體的傷害已經足夠大了,而三種分子組合起來更有助於啟動一連串的死亡訊號。隨著視腺不斷分泌三種分子,章魚接收到的自毀訊號也持續加強,最終達到閾值後就開始選擇自我了結。
儘管科學家已經知道視腺與章魚的性激素分泌有關,但是其他兩種分子以及視腺與自殺行為的聯絡還是第一次展現在我們眼前。
芝加哥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 Clifton Ragsdale表示:「章魚似乎在死前就已經不正常了,它們經歷的這些過程導致了這一結果。」可能中間還有其他的生物通路,但是現在已經可以肯定膽固醇和相關的衍生分子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參考資料:
<1> Octopuses Tragically Destroy Themselves After Mating。
We May Finally Know Why。
Retrieved May 13th, 2022 from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close-in-on-why-octopuses-tragically-destroy-themselves-after-mating
<2> Steroid hormones of the octopus self-destruct system。
Current Biology (2022)。
DOI:10.1016/j.cub.2022.04.043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