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經常乘坐飛機出行,但你是否注意過窗外的那些穿著橙色制服,拿著兩根指揮棒的人?他們是飛機地面訊號員,他們的工作是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給飛行員發出各種手勢,以保證飛機在地面上的安全和順暢執行。他們的手勢是一種國際通用的標準化語言,可以讓不同國籍和語言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
訊號員這種工作方式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
訊號員的歷史
最早使用手勢指揮飛機的人可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軍用飛機駕駛員。當時由於沒有無線電通訊裝置,駕駛員只能透過揮舞手臂或者舉牌子來與地面或者其他飛機交流。
後來隨著民航業的發展,為了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逐漸形成了一套標準化的手勢指揮系統。
訊號員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訊號員的工作也有了一些變化和改進。為了提高訊號員的可見性和安全性,他們開始穿著鮮豔的反光服裝,佩戴防噪音耳罩和安全頭盔,使用指揮棒或者發光棒來代替手臂。為了減少訊號員的工作量和風險,一些更先進的機場開始使用目視停靠引導系統,即在停機位上安裝一些顯示屏和感測器,來自動檢測飛機的位置和速度,並給出相應的指示。
訊號員的手勢
訊號員有很多不同的手勢,用來指示飛機的前進、後退、轉彎、剎車、啟動、放行等操作。訊號員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和規範,不能隨意變化或發明。訊號員在工作時要保持專注和準確,不能出現失誤或混淆。訊號員也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考核,才能上崗工作。
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手勢是「抹脖子」。在飛機停機時,你可能會看到訊號員做出這個動作,就是一隻手放在脖子上,另一隻手舉過頭頂,然後兩隻手同時向前劃過頸部。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動作表示可以關閉引擎,飛機停機的工作就此完成。這是因為飛機的引擎聲音很大,如果在飛機停穩之前就關掉引擎,飛行員就聽不清楚外面的聲音,可能會造成誤解或者錯誤操作,給安全帶來隱患。所以訊號員就用這種小動作來告訴飛行員「慢下來,等一下我還有事要做」,然後飛行員就會等待訊號員的下一個指示。
訊號員的重要性
訊號員的工作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其實非常重要。他們是保障航空安全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空中交通管制員和飛行員之間的橋樑。
在飛機事故中,有很多都與地面指揮有關。因此,在乘坐飛機時,我們應該關注並尊重訊號員的工作,並提高對民航安全的重視。
訊號員是一種既古老又現代的職業,他們用簡單而有效的手勢,為飛機在地面上的執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援。他們的工作方式也在不斷地演變和創新,以適應航空業的發展和需求。我們應該對他們的工作表示敬意和感謝。